原文:
忆数年前,悲鸿顾我谈艺,尝云:“凡欲作书画时先在破纸上纵笔挥洒,觉'来’时,然后在预备之纸上落笔,未有不佳。”语颇可记。然此尚有不能泯行所无事之迹,行所无事而神来。书画相通,然而画书则未必相通,此可与知者道。
图片
作书手法,不外“指实、掌虚、管直、心圆”八字。指实而后得紧,掌虚而后得宽,紧则坚,宽则大;管直心圆,则锋中矣。至于枕腕、提腕、悬腕、肘,全视字之大小,此是事实上事。欲取空虚,有非提悬不可得者。古人或云“悬手”,意故含混。或指悬手为书家魔障,亦是奇论。右军云:“每作点,必须悬手作之。”虞永兴述右军每作点画,皆悬管掉之。正是胡桃大字,亦有须悬以取势者。苏东坡书有偃笔之病。其论书以手抵案,使腕不动为法,《后山丛谈》载之。如专指小真书言,殆可矣;若中字、草字,如何写法?大字尤不必言非后山妄言,必东坡欺人。
图片
执笔务便稳轻健。希声言执笔法五字曰:擫、押、钩、、抵,理自不误本非甚深玄妙。俗有龙眼、凤眼之说,虽非无所本,终是刻舟求剑,类江湖卖膏药口吻矣。包世臣云:“画平竖直,便是佳书。”此语甚凡庸,是对写考卷之酸秀才小门生说法耳。不则,其以字如算子为佳耶?元人奴见,此赵松雪之所以终不曾梦见晋人也。
图片
译解:
回忆起几年前,徐悲鸿来找我谈论艺术曾经说过:“在准备书画之前,先在破纸上随意挥洒,感觉到'来’的时候,然后再在准备好的纸上落笔,作品就不会不好。”这句话值得记住。但这种创作方法仍会有一些无法消除的痕迹,即在大脑空白时就开始创作。
书画虽然相通,但画和书并不一定相通,这只能与懂得的人分享。书写的方法,不外乎“指实、掌虚、管直、心圆”这八个字。指实而后得到紧密,掌虚而后得到宽松,紧密则坚韧,宽松则宏大;管直心圆,就能让笔锋居中。至于枕腕、提腕、悬腕、肘,都要根据字的大小来决定,这是实际操作的事。
图片
想要达到空灵的效果,就必须悬腕。古人有时说“悬手”,但含义并不明确。有人说悬手是书法家的魔障,这也是一种奇特的观点。王羲之说:“每次写字,都要悬手来写。”虞世南描述王羲之写字时,每次画笔画,都是悬着笔管挥洒。即使是胡桃大小的字,有时也需要悬腕来取势。
苏东坡的书法有勾笔的弊病,他论述书法时说要以手抵案,使手腕不动。如果只针对小楷来说,这种方法也许是可行的;但对于中等大小的字和草书,该如何书写呢?大字就不用说了,这显然是胡说。
执笔要稳定、轻便、灵活。有人用五个字来描述执笔法:“擫、押、钩、格、抵”,这个道理并不错。社会上有一种说法,把笔分为“龙眼”和“凤眼”,虽然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,但终究是似是而非。包世臣说:“笔画平直,就是好的书法。”这种观点很平庸,是对考场上那些拘谨的学生的说法。如果不是这样,那他们认为字像算盘珠子一样排列就是好的吗?元朝人说得这种奴才观点,就是赵孟頫无法梦见晋人的原因。原文:
山谷谓“大令似庄周”,其言颇妙语。然惟书《洛神赋》则然耳。孙子谓良将用兵“动若脱兔”,而必先曰“静若处女”者,可悟能静然后能动之旨,岂独书法为然。学钟真不就,乃如踏死虾蟆,此喻奇趣而信然。宋时学钟,惟一李伯时可称。 宋仲温学晋人书,骨清可爱。然使转处时见竭蹶之态,结构亦多小家气。又章草通篆,取义在便。仲温之书,时觉不便。慎伯状董、赵二文敏书甚妙,云:“子昂书如挟瑟燕姬,矜宠善狎;宗伯书如龙女参禅,欲证男果。”康有为云:“吴兴、香光,并伤怯弱,如璇闺静女,拈花斗草,妍妙可观。若举石臼,面不失容,则非其任矣。”《张猛龙》其力在骨,《郑文公》其力在筋,是皆偏胜者。慎伯议论多精辟,而颇伤刻画,亦多欺人及不可通处,至笔不如人。议论实诣,本截然二事。昔人言“善书者不鉴,善鉴者不书”,是矣。慎伯精到之小真书,亦自不可厚非。初见不使人爱,渐乃醰醰有味,是书之君子之交。看见一种帖就去学,等于初与一个女子接触就爱上欲订白头之约,“将来难保”,其危险正同。
图片
译解:
黄庭坚说:“王献之的字像庄周一样潇洒。”这种描述很妙,但只有书写《洛神赋》时才是如此。
孙子说:“优秀的将领用兵,'动如脱兔’,但首先要'静若处女’。”这句话可以让我们明白,只有宁静才能达到灵动。这不仅是书法的道理。
学习钟繇的书法如果不成功,就会像踩到死蛤蟆一样,这个比喻既奇特又贴切。
宋朝时,只有李伯时可以称得上擅长学习钟繇的书法。
宋仲温学习晋人书法,骨骼清新可爱。但他在转折的地方有时显得拘谨,结构也显得小家子气。此外,章草和篆书相通,取其便利。但宋仲温的书法,有时会让人觉得不顺滑的地方。
包世臣对董其昌、赵孟頫的书法形容得很妙,说:“董其昌的字像挟着瑟的燕姬,矜持而宠爱;赵孟頫的字像龙女参禅,渴望证得男果。”
康有为说:“赵孟頫和文徵明的书法都显得柔弱,就像闺房里的静女,拈花斗草,美丽而优雅。如果要举起重物,她们就会显得力不从心。”
《张猛龙碑》的力量在于骨骼,《郑文公碑》的力量在于筋肉,这都是偏胜之处。
包世臣的议论很精辟,但有时过于苛刻,也有些欺骗人和无法理解的地方。他的笔法并不如人。议论和实际造诣是两回事。古人说:“擅长书法的人不需要鉴别人,擅长鉴赏的人不一定擅长书写。”这是有道理的。
包世臣的精湛小楷,也不能否定。初看时并不让人喜欢,但渐渐地就有了一种醇厚的韵味,这是书法中的君子之交。
如果看见一种帖就去学,就像初次和一个女子接触就爱上她,想要和她白头偕老,“将来难保”,这种危险是相同的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我们将《白蕉先生尺牍联卷》精确复制,作为极其重要的“法帖3.0”藏本以飨书友!请注意,“法帖3.0”出品是原汁原味、无限接近原件超精复制品,不是网上通行的严重调色的低精度图片形态!
欲购专业级《白蕉先生尺牍联卷》超清复制件的书友,可点击下面商品卡,品鉴与激赏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